聚焦趣味形式,增添普法“亮色”。依托镇(街道)“援法议事”活动室,设置“七彩法律”互动答题区,吸引群众参加“学法律 猜灯谜”趣味竞答活动。活动现场,一条条涉及《民法典》《宪法》等法律知识的谜语吸引群众竞猜抢答,普法志愿者引导大家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学法知法懂法,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同时还设置青少年“快乐学法”互动游戏区,通过精心布置的一系列普法游戏,让青少年在参与游戏中感受到法律威严,进一步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盱眙县司法局 李晓丽 供稿)
2024-03-05 98825 15
(三)具备参加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项目及活动的身体条件,且年龄18周岁以上;
(四)具备与所参加的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项目及活动相适应的专业知识或技能;
(五)名优律师具有担任律师协会理事会理事、委员会主任、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任职经历,且近五年内没有受过司法行政机关行政处罚和律师协会行业处分;
(六)刑事律师需具有丰富的刑事法学理论知识和刑事辩护与代理的实务经验,且执业年限满三年以上;
(七)民事律师需具有丰富的民事法学理论知识和民事诉讼代理、劳动争
2024-03-05 98825 13
欧盟对苹果开出18亿美元天价罚单!苹果:拒绝缴纳
华尔街见闻
2024-03-04 20:48
欧盟又对苹果开出天价罚单!
周一,欧盟委员会宣布,由于苹果滥用其垄断地位,限制包括Spotify在内的音乐流媒体竞争对手,因此对其处以18亿欧元罚款。
欧盟反垄断局局长Margrethe Vestager表示:
十年来,苹果滥用了其在通过AppStore的主导地位,限制开发者向用户介绍苹果生态系统之外的其他廉价音乐服务。
消息传出后,苹果盘前跌超1%。
此次开出的罚单,始于瑞典音乐流媒体巨头Spotify 2019的一项投诉
2024-03-05 98825 26
而在日趋激烈的竞争背后,考验的正是各家技术、场景测试、供应链、产品定位、营销等方面的能力,其中技术领域可能包括激光雷达、机器视觉、UWB精准定位、GPS定位、无线通信、软件算法、AI、低功耗设计等内容,并且期待后期随着技术和供应链成熟,产品能到达相对合理的价格区间,覆盖更广大人群……
2024-02-19 98825 33
在对视频中这次碰撞发生时车辆为什么突然加速这个问题,特斯拉称通过核查后台数据发现,视频中这次碰撞发生时,肇事车辆加速踏板被100%深度踩下,车速由54km/h升高至碰撞时的132km/h。
针对视频中这次碰撞发生时为什么刹车灯曾有亮起的问题,特斯拉称这是由于视频中的碰撞并非首次碰撞,实际上在第一次碰撞发生后,车辆的“多碰撞制动”功能即被触发,故视频中看到刹车灯曾有亮起。后台数据也显示,视频中这次碰撞后的2秒内驾驶员未踩制动踏板。
2023-11-28 98825 302
据@中国新闻周刊消息 近日,特斯拉诉“上海车展事件”车主名誉权侵权一案,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西安李女士名誉侵权责任成立,须向特斯拉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2000元,同时承担2万元车辆鉴定费。经鉴定,涉案车辆不存在刹车问题。
据了解,特斯拉一审要求李女士赔偿500万元,但判决的赔偿金额仅为2000元。11月27日,特斯拉方面告诉记者,该事件对其造成的损失巨大,经司法评估机构评估特斯拉订单及商誉损失高达上亿元。
特斯拉表示将上诉。
据此前报道,被告西安李女士2021年3月驾驶特斯拉发生交通事故。2021年4月19日,西安李女士和河南张女士,身着带有“刹车失灵”字样服装,出现在上海车展特斯拉展台。当天,河南张女士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西安李女士被处以行政警告。
2023-11-28 98825 364
提供“虚假鉴定意见”行为的认定问题
在环境侵权诉讼中实施了提供虚假鉴定意见的行为,是适用《规定》第二十条追究提供者刑事责任的前提。那如何具体认定行为人实施了提供虚假鉴定意见这一行为,就成为首先要予以明确的问题。从国家立法层面来看,目前并没有相关的明确规定。但在地方立法层面中,原《河北省司法鉴定假鉴和错鉴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河北省司法厅令〔2003〕第7号)第三条规定,虚假鉴定是指鉴定机构及其管理人员和鉴定人,故意违背事实、违反司法鉴定有关规定,作出的不真实的鉴定结论。虽然在当时“鉴定意见”还被称为“鉴定结论”,但对于正确认定提供虚假鉴定意见行为来说,该规定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结合上述规定,笔者认为,要正确认定提供虚假鉴定意见行为,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眼。
一是行为主体方面。鉴定人是鉴定活动的主体。《规定》第二十条规定的“虚假鉴定意见”提供者只能是鉴定人,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司法机关依职权委托,运用专门知识或技能对案件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的人。这里的“鉴定人”应作广义上理解,即包括鉴定机构或鉴定人,但不包括鉴定机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的行为属于职务行为,其行为后果应由鉴定机构来承担。需要注意的是,接受鉴定人邀请完成部分鉴定事项的机构、人员,根据《规定》第二十条第二款的规定,也有可能成为提供虚假鉴定意见的行为主体。
二是主观心态方面。行为人提供鉴定意见时的主观心态是故意还是过失,对于认定其是否实施了提供虚假鉴定意见行为至关重要。笔者认为,行为人提供虚假鉴定意见的主观心态只能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鉴定人自己故意作出或者提供虚假鉴定意见;二是鉴定人明知受其邀请完成部分鉴定事项的机构、人员作出的鉴定意见是虚假的,而仍然予以采纳或者提供。一言以蔽之,行为人提供虚假鉴定意见的行为,属于有意为之而非无心之失。
2023-11-11 249
通过对新近十余年329件网络外挂刑事案件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相关案件呈逐年增长的明显态势,但罪名适用尚未统一,特别是在非法经营罪、侵犯著作权罪、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的选择上存在较大争议。而且,理论上也未形成一致认识。根据对网络外挂程序技术基理的分析,结合我国《刑法修正案(十一)》的修改,未来宜统一适用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并全面综合判断行为的法益侵害程度,切实秉持刑法的谦抑和慎用立场。
2023-11-05 98825 425